2015年10月,我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正式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是上海市根据《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实施的学科建设项目,旨在进一步优化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布局结构,提升学科发展整体水平,主动聚焦和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区域重大发展需求,促进上海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更加充分地发挥高等学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与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作用。
上海市将重点支持一批优秀学科率先建成高峰学科,巩固提升一批潜力学科形成高原学科,持续支持一批建设目标明确、对接社会需求的继续学科,形成布局合理、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学科布局,形成与上海地位相匹配的高等学校学科体系。建设周期7年(2014-2020年),其中2014-2017年为第一阶段;2018-2020年为第二阶段。全市共遴选21个Ⅰ类高峰学科,11个Ⅱ类高峰学科,22个Ⅲ类高峰学科方向,32个Ⅳ类高峰,169个Ⅰ类高原学科,17个Ⅱ类高原学科进行建设。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电影学、美术学4个学科入选Ⅲ类高峰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数学、设计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冶金工程、世界史10个学科入选Ⅰ类高原学科,艺术学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中国史、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7个学科入选Ⅱ类高原学科。
我校于2014年9月开始筹备高峰学科建设计划,12月全面启动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申报工作。学校成立了高峰高原学科建社领导小组、联络小组及各学科推进小组,职能部处、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深度参与,经过充分动员、专家论证、校内审核、模拟答辩等程序,经过四次大的修改,数易其稿,终于于5月底正式定稿。
我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建设思路、实施路径、机制创新、建设重点、经费额度是:面向国家战略、区域需求、学科前沿,选择基础较好的学科,通过认真分析,找到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建立以四个高峰学科为龙头的学科群,实现高峰学科对高原学科及校内其他学科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高原学科在支撑高峰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快速发展,其他学科通过积极融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实现借船出海和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