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29日,上海大学优秀本科生夏季学期赴英交流团队24人(22名文科类学生),在社科学院副院长李梁老师和教务处吴琪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访问了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等名校。我们足迹纵贯大不列颠国土——从南部英格兰广袤的平原到北部苏格兰层峦的丘陵,用十天的时间感悟和体味着精致的英伦风情。
曼彻斯特作为英格兰工业革命的先驱,用红砖和第一条铁路诠释着"革新"的精神和态度,标志英国乃至整个世界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作为大不列颠的窗口,利物浦这座城市则被注入新鲜的血液——维多利亚式的建筑、美丽的港口、驻足的海鸥——清新的气质让人流连忘返。享誉世界的牛津、剑桥,端庄古朴,宁静致远;不列颠最古老的学术气质便由此精致的哥特式建筑群中生成,另莘莘学子神向往之;歆羡之情,言所不及。首都伦敦,则彰显着摩登时尚,尽显英伦风情。在北部的苏格兰:爱丁堡古城像碳烧过的褐瓦白墙,凭借着窖藏了数百年的风韵,复述着欧洲的古老历史;格拉斯哥则以一种现代化的方式诉说着苏格兰的变迁和进步。
在这十天的英伦游学过程中,我们不仅领略了这个国家的历史和人文,更深入了解了其教育的精髓。曼彻斯特大学的Wendy老师讲到,"在英国,尤其注重学生的两项品质,‘自由’和‘批判性思考’。"关于"自由"的体现,我们不难发现,英国的"学校"与"社会"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学校校园没有围墙。正如美国哲学家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有意义;学校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才有价值。同时更讶异和自豪于钱伟长校长"打破学校和社会之间这堵墙"的国际化视野。走出国门,我们更加深切的领会了上海大学的优秀教学理念和治校思想;走出国门,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母校。
这短短十天,还不足以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一个国家。然而行程的紧凑、有序却让我们调动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神经去吸收所有可能捕捉到的精粹。满怀感恩之心,我们的英伦之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结束意味着开始,也许是一段崭新的奋斗史,又或许是一份对未来和人生的新的憧憬。我们身兼重任,因为我们时刻代表着中国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和面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会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斗志昂扬的气魄迎接未来的挑战!
访问团学生代表:孙飞,项欢欢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