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上海大学"海外高端专家引智专项"2017年国际大师讲坛之(四)在宝山校区乐乎新楼学海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台湾语言学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台湾中正大学讲席教授、国际顶级认知语言学家Tai, James Hau-Y(戴浩一)教授,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一场"老龄化社会年长者的认知与语言储备"( Cognition and Language Reserve of the Elderly in an Aging Society)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上海大学国际事务处倪兰副处长主持,吸引了来自我校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通信学院、甚至校外的师生近百人前来参加。
戴浩一教授首先以图文的形式,用数据为师生们呈现世界各国尤其是台湾各省的人口老化指数的分布及现状,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随着世界人口急速老龄化,失智人口与日俱增,加重了国家照护高龄长者的财政负担。而有效的失智预防远胜于费时费力、昂贵的治疗与照护,这也是戴教授从事本项课题研究的初衷。尽管人们的认知有先天生理的因素,但后天受教育的程度影响更大,戴教授从认知脑神经学与脑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视角,探讨认知脑神经与由语言、阅读而来的储备,探索高龄失智的根源。
高龄失智没救了吗?戴教授的讲座告诉我们:没那么悲观!预防失智应从年轻时做起,the earlier, the better。倡导失智预防、推迟、治疗三段式:从年轻时要养成爱运动、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有乐于解决问题、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奉献精神;年纪日上,有病症出现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就医,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回忆、艺术、语言,甚至是手语治疗加强脑力运作,促进智力恢复;亲人的陪伴将减缓病情的加重。
讲座的提问环节,师生们纷纷与戴教授互动,就关心的失智照护、语言治疗、大脑认知等问题想戴教授请教。社会学院在社区参与长者照护的同学还赠送给戴教授教授在社区教授老人们的剪纸作品。
Tai, James Hau-Y(戴浩一)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获得语言学博士,研究兴趣为口语、手语两种语言沟通模式中语法与语义之间的组合关系,探讨人类语言的共性及差异,自2010年起开始与认知心理学家,认知脑神经学家、临床神经内科医生合作,以汉语材料为基础,探讨语言衰退与记忆、注意力、脑神经组织退化的关联,希望能研发有效的语言训练以延迟认知的老化,同时建立能观察到早期失智的语言标记。戴浩一教授曾在美国南伊利诺大学(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及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任教长达25年(1970-1995)。1995年受邀返台创设台湾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及第二任所长,先后历任文学院院长(1998-2002)、副校长(2009)及国科会(科技部前身)人文及社会科学发展处处长(2002-2005)。戴浩一教授于2004年获选为国际中国语言学会(IACL)会长,2010年获颁台湾语言学学会"终身成就奖"。现任台湾中正大学讲座教授兼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偏乡高龄社会研究行动计划"主持人,高龄研究基地共同召集人,并担任台湾认知神经科学学会监事长,主编《华语文教学研究》。
国际事务处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