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立项名单,上海大学"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全国21所地方高校的引智基地获批成为新建基地。
"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由我校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忠鸣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终身院士Rene Moreau领衔。项目团队聚集了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普洛克霍夫普通物理研究所等的15位国际顶级学者,以及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骨干,组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面向国际材料学科的前沿,聚焦先进材料学科方向,形成高品质特殊钢和先进材料的人才高地,广泛开展冶金熔体与冶金反应、电磁冶金、外场下的凝固、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以及高品质模具钢的相关研究,并融合为电磁冶金和均质化特殊钢两大研究方向,通过大师指导,学术合作,人员互访和学术交流,逐渐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地,以此支撑将我国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方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学科高峰,带动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快速发展。
此次项目申报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由国际事务处牵头,龚思怡副书记、副校长亲自参与预答辩,并邀请上海高校引智基地的专家现场指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术骨干悉数到场,群策群力,确保答辩材料的准确详实。6月22日,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973首席科学家董瀚教授、基地负责人/长江学者/杰青任忠鸣教授与国际事务处共同带队,答辩组成员赴北京参加2017年地方高校"111计划"专家评审,过关斩将,终于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继我校在2016年首次获批"111计划"以来再次入选,成为全国仅有的四所可以蝉联该计划的地方高校之一。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每一个"111计划"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每年度支持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拨付。该项目原遴选范围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务院侨办、中科院等所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部属高校,2016年首次面向方高等院校开放,共有15所地方高校入选,2017年度共有21所地方高校入选。
附件: 2017年地方高校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名单
国际事务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