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10项成果获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3月24日,市府召开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科技功臣和296项科技成果。我校10项技术榜上有名。其中材料学院周国治院士、 鲁雄刚教授领衔的冶金过程中的带电粒子控制技术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继2008年学校两项成果获得一等奖后又一次获得一等殊荣。
此外,我校4个项目获得科技二等奖。其中机自学院罗均教授的微小型旋翼飞行器的非对称变距装置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材料学院钟庆东教授的冷轧钢板表面载流子控制技术,机自学院冉峰教授的汽车电子核心控制器芯片、系统模块研发及其应用,机自学院费敏锐教授的网络测控系统关键技术与电站自动化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5项成果获得科技三等奖。其中纳米中心雷红教授的高性能纳米抛光材料及原子级表面平整技术,材料学院郭强教授的发电汽轮机动密封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基高性能复合材料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材料学院程晋荣教授的钙钛矿结构铁电、压电材料的制备科学及关键基础问题,通信学院方勇教授的基于学习的信号处理理论,理学院张俊乾的教授复合材料和结构的损伤和分层力学理论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纵观上海科技奖励大会获奖功臣和项目,我们更加体会俞正声书记关于上海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密集的综合优势,大力提高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能力,率先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讲话的含义。进一步激励我们继续以找准学校相对优势,找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注重教师智慧、团队力量与学校资源的结合,注重优势学科与产学研创新资源的配置。在重大基础原创研究和重大工程应用研究中,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发展、聚焦创新基地建设,早规划、早布局,着眼"十二五"发展一席之地。
附:上海大学荣获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奖一览表
序号
|
奖项名称
|
获 奖 项 目 名 称
|
获奖单位
|
主 要 获 奖 人 员
|
1
|
上海市
技术发明
一等奖
|
冶金过程中的带电粒子控制技术
|
材料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
周国治 鲁雄刚 钟庆东 李福燊 丁伟中 金从进 李重河 胡晓军 张捷宇 李丽芬 刘卫东
|
2
|
上海市
技术发明
二等奖
|
微小型旋翼飞行器的非对称变距装置
|
机自学院
|
罗 均 谢少荣 蒋 蓁 刘 亮 高同跃 李恒宇 李 磊 郝山波 周 焱 王 涛
|
3
|
上海市
科技进步
二等奖
|
冷轧钢板表面载流子控制技术
|
材料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钟庆东 孙中渠 鲁雄刚 袁 理 施利毅 肖 轶 方建慧 孟新静 郑建平 马立新
|
4
|
上海市
科技进步
二等奖
|
汽车电子核心控制器芯片、系统模块研发及其应用
|
机自学院 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冉 峰 胡越黎 杨文荣 陈应植 徐美华 吴 频 张学康 陈章进 张金艺 宣祥光
|
5
|
上海市
科技进步
二等奖
|
网络测控系统关键技术与电站自动化
|
机自学院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费敏锐 许大庆 付敬奇 朱 强 王 灵 包伟华 侯维岩 史哲烽 牛 群 周杰新
|
6
|
上海市
科技进步
三等奖
|
高性能纳米抛光材料及原子级表面平整技术
|
纳米中心
|
雷 红 施利毅 陈入领 褚于良 张剑平 陈 怡 张鹏珍
|
7
|
上海市
科技进步
三等奖
|
发电汽轮机动密封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基高性能复合材料
|
材料学院 哈尔滨布莱登汽封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凯波特种电缆料厂有限公司
|
郭 强 王伟军 汪晓明 潘国梁 潘志忠 张卫东 项 健
|
8
|
上海市
自然科学
三等奖
|
钙钛矿结构铁电、压电材料的制备科学及关键基础问题
|
材料学院
|
程晋荣 吴文彪 金灯仁 俞圣雯 孟中岩
|
9
|
上海市
自然科学
三等奖
|
基于学习的信号处理理论
|
通信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
|
方 勇 周伟诚
|
10
|
上海市
自然科学
三等奖
|
复合材料和结构的损伤和分层力学理论
|
理学院 重庆大学
|
张俊乾 范镜泓
|
(科技处)
20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