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张萍老师获2014年度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创建时间:  2015/01/21     浏览次数:   返回

日前,上海市哲社办公布了2014年度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名单,文学院张萍老师的成果《汉语"以"之研究》成功获得资助。
       据悉,本年度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上海市第27次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第17次博士文库出版资助)共收到申报书稿114部,经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初审、复审,最终报市评审委员会审定,共有33部书稿获得资助。获得资助的书稿将于2015年统一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所属出版社出版。
       获资助书稿名称:《汉语"以"之研究》。
       内容提要:考辨"以"的古文字字形,溯源"以"的本义,并从词义引申的角度来探讨"以"的其他动词义。"以"的甲骨文早期字形"象人手提一物",本义为"提挈、携带"(裘锡圭),这一结论当为可信。由此论证了"以"的"致、致送、带来"、"带领、率领"等引申义,以及由"致"义抽象为"使"义,而"用"义并非"以"本义,其产生也较晚。"以"的"认为"义与本义无关,而是介词"以"在意谓语境中感染了双音节词"以为"的词义,产生于《墨子》时代。
     "以"的语法化研究主要有:一、"以"由动词在连动式中虚化为介词,多角度论证了其基本功能是伴随格,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工具格;又由伴随格扩展出引介凭事、因事、境事、施事、与事和受事等多种语义成分的功能。二、连词"以"的产生存在"多元语法化"现象,即由动词直接虚化产生连词"以1",这与"以"的本义"提挈、携带"本身隐含一种连接语义有关;由介词进一步虚化产生连词"以2"。"以"构成的双音词词汇化研究分为"代词+以"(是以、何以、所以)、"以+X"(以往、以上;以及、以期、以至、以致、以免)、"X+以"(有以、无以;可以、足以、得以;难以;加以、给以、予以)三类,分别讨论其词汇化历程,并侧重从"以"的角度对其机制加以解释。(文学院供稿)



下一条:我校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结项

受理机构
  • 受理部门:党政办
  • 部门负责人:秦凯丰
  • 受理地点:上大路99号行政楼7楼
  • 受理时间:9:00-11:3013:30-17:00
  • 邮政编码:200444
  • 咨询电话:021-66132222
  • 传真号码:021-66134021
  • 电子邮箱:dzb@oa.shu.edu.cn
监督投诉
  • 受理部门:监察处
  • 部门负责人:滕云
  • 受理地点:上大路99号行政楼606室
  • 受理时间:9:00-11:3013:30-17:00
  • 咨询电话:021-66132857
  • 传真号码:021-66132451
  • 电子邮箱:sdjwjc@mail.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