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以"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2013年学术节暨上海大学中文国际教育发展中心成立仪式在延长校区二楼多功能厅拉开了帷幕。会议邀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专家刘珣教授和齐沪扬教授作主题发言,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周平院长、外事处倪兰副处长、文学院郭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陈晓兰教授、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姚喜明教授、李坚书记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国际交流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6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开幕式环节,举行了上海大学中文国际教育发展中心成立仪式。该中心由文学院与国交学院合作共建,旨在整合校内学术及教学资源,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学术研究和研究生培养。
简短的开幕仪式以后,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有着四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刘珣教授作了题为《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法》的专题讲座。刘教授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法一方面应该符合世界上二语教学法的普遍原则,另一方面也应兼顾"汉语难"的特点与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他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强调以掌握结构为基础,重视操练,同时汲取交际法、任务法的元素,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能动性的发挥。之后,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齐沪扬教授作了题为《汉语的文化历史背景》的讲座,从历时角度阐述了少数民族、人口迁徙及周边邻邦对汉语普通话形成及方言分布所产生的影响,说明了汉文化起源的多元性。两场专题讲座资料丰富、理论性强而又不失生动风趣,引起了在座一线教师的极大兴趣与强烈共鸣。
下午的研讨环节,来自国际交流学院、外语学院、文学院的老师分成两组,就对外汉语专业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A组讨论的主题包括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可行性、各类汉语测试分析以及汉语言本体研究等;B组讨论的主题则与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相关,涉及汉字、声调、句型、文章结构、词汇教学、偏误分析以及课堂环节设计的方方面面。大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不断碰擦出思维的火花,讨论环节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才结束。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研讨活动不但促进了自己对本专业教学的思考,还是一个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强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本次学术节是上海大学国际文化节的组成部分之一,为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推进上海大学国际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