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流感病毒爆发的季节,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已在上海地区出现,秋季也是食物中毒与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加强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流行事件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按照市教委的指示,积极配合卫生、防病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及时有效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消除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搞好校园环境卫生,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对道路两旁的绿地内的纸屑、烟蒂、塑料袋等杂物要及时清除。对食堂、教室、办公楼、公共场所、卫生间采取清洁、消毒措施。
四、针对"四害"各自生长规律、生活特点,对食堂、宿舍、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采取分时分段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螂措施,降低四害密度,预防和减少病媒体传播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健康,在身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六、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与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宣传部、文明办、校医院结合实际,以各种形式开展一些食品卫生安全、肠道传染病和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爱卫会
2009年9月9日
附件:
甲型H1N1流感知识及预防措施:
1、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
是由变异后的新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 病因是什么?
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后出现流感症状。
3、 是怎样来传播呢?
目前证实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染的病例,并且可以传给猪。其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亦可造成传播。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普遍易感。病毒潜伏期为7天。
4、 临床表现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5、 预防措施
严密预防和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对校园卫生进行彻底的清理、打扫,消毒。 特别是对教室、厕所和垃圾死角用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充分利用家访、电话、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建立对口联络站,对学生的每日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访问;上好安全卫生宣传课。宣传"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危害以及预防方法。印发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流行性疾病的防护措施。对疑似或确诊病人应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
6、 甲型H1N1流感个人防护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5)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6)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7)预防可采用中医药方:防猪流感凉茶药方
(8)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9)从出现疫情的地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
(10)美疾控中心建议,出现染病症状后,最好在48小时内服用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包括达菲和扎那米韦,这样可以使病情减轻、更快康复,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