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2012年度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教办厅函〔2012〕67号)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撰写。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概述、主动公开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信息情况、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1年9月1日起至2012年8月31日止。
一、概述
为保障师生员工、社会公众、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我校信息,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我校按照《通知》要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基层民主、有效预防腐败的要求,不断探索完善信息公开的制度、途径、方式,现将2011—2012年度信息公开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
在原上海大学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框架内,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由学校主要领导主抓信息公开工作,专人负责协调信息公开内容支持与技术支持。学校着力完善校长领导、校长办公室组织实施、工会协同推进、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监察处监督检查的信息公开内部工作机制。同时,学校建立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和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机制,明确了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环节的具体要求。目前,学校仍在进一步建立健全重要信息发布审批机制和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机制。
(二)完善建立信息公开工作交流机制
学校按照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准则,在"规定动作"之外,探索"自选动作",努力提高工作透明度。定期召开学校各部门信息公开人员培训会,交流研讨信息公开工作。此外,还坚持"走出去",主动与兄弟院校就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学习交流。在教委组织下,赴江苏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就健全工作机制,保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如何提高新形势下信息公开工作等方面开展工作交流。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我校按照《上海大学信息公开实施细则(试行)》(上大内〔2010〕167号,以下简称《细则》),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学校信息。充分发挥上海大学信息(政务)公开网的主阵地作用,并借助学校广播台、电视台、宣传栏、乐乎论坛等平台,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公开工作。
(一)主动公开信息的数量
学校网站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公开发布信息848条,其中干部、人事与人才工作217条,占25.59%;学生招生、管理、就业工作113条,占13.33%;教育管理73条,占8.60%;科研管理45条,占5.30%;财务管理49条,占5.78%;国际交流合作42条,占4.95%。此外,在此期间,学校还通过校报的纸质、网络两种版本共出版发行59期;学校电视台播映48期;宣传栏印制12期,专栏5期等,较为充分地向广大师生和公众通报了学校的相关信息。
(二)主动公开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学校充分发挥上海大学信息(政务)公开网(http://www.xxgk.shu.edu.cn/Default.aspx)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有效载体作用。学校还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学校举办的重大活动,把学校出台的重大举措和学校的新进展、新经验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报道。学校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对学校重大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决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职工、学生代表座谈会,通报学校信息公开情况。此外,学校还通过乐乎论坛、信息简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宣传栏等其他公开方式积极公开信息,扩大学校信息公开的覆盖面。
(三)主动公开信息的主要内容
专题网及时提供了关注度较高的招生政策、人事制度、学生管理、财务制度、就业管理、后勤保障等事项的办事流程;学校在各部处的网站上建立了FAQ专栏,针对与学生、教师、公众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提供具有典型性、普遍性、规范性的便民事项问答。专题网提供了各类与学生、教师、公众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表格下载链接。专题网开通了网上咨询渠道和网上信访信箱并及时受理信访事项,并在专题网上提供受理情况的回复,所有网上信访事项均能在信访规定时限内答复。此外,专题网还开展了网上公示、网上征求意见、网上评议等与公众互动的项目。
(四)信息公开工作重点突出
1.大事公开。让教职工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充分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等,让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参与讨论和决策。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师生关注热点问题的时候,客观公布事件进展、学校举措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正确引导舆论。
2.特色公开。在"规定动作"基础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选动作"。通过《上大工作》、《校长办公会纪要》、《 "课堂教学秩序与质量"专项信息通报》主动向广大师生、公众公布相关信息,此外,学校还自曝"家丑",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上海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用数据反映上海大学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上存在的不足,这是全国首份211地方高校主动向社会公开的质量报告,并在国内同类高校中第一次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2.财务管理公开。让教职工参与财务管理和监督,使学校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防止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发生。
3.干部人事公开。包括职工双向选聘、中层干部的选拔、新进教师资格审查等。通过民意测评、召开座谈会、组织说课评课等,让教职工参与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4.基建、维修及招标中标信息公开。重大建设、维修工程及基建项目全部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招投标。
5.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公开。如招生就业、职称评聘、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等。
三、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
2011—2012学年度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没有申请公开信息办理以及依申请公开的收费、减免情况。
四、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
2011—2012年度未收到师生员工、社会公众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评价。
五、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遭到举报的情况
2011--2012学年度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没有引起举报、投诉、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目前,我校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等深化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公开的渠道和方式的整合与优化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对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改进:
(一)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利用多种形式对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学校职能部处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单位完善信息公开途径。
(二)继续深化信息公开内容,完善信息公开的目录编制等工作。以涉及学校师生切身利益和社会关注度高的信息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各单位在主动公开信息内容上做到实时发布、及时更新。
(三)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意见箱、监督电话、网络媒体的作用,畅通各种沟通渠道。完善学校信息公开内容审查和更新维护、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评议、培训宣传等工作制度,确保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持续、高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