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专题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 。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2.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B、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C、农村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D、自然界向前发展的永恒主题
3.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上马了大量的"形象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更是屡见不鲜,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这种现象 。
A.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 B.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现
C.表明宏观调控具有缺陷 D.依靠市场调节可以克服
4.为了纠正当前对GDP的片面追求,我国政府将调整财政转移投向,切实关注和解决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这表明 。
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 B.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积极财政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财政收人D.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5.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哲学依据是 。
A.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B.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C.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D.集体主义是我们正确的价值取向
6.中央关于"五个统筹"的思想,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联系的观点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经济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其实质是 。
A.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应有较快发展,但增长速度也要适当。"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②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规律办事结合起来④要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也就是要 。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理论指导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
C.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性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D.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社会为方向,和谐社会是否建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检验标准
11.从政治学角度看,贯彻科学发展观反映出 。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我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到了新水平
12.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实现五个统筹 B.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3.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意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我们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哲学依据是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D.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4.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之所以是正确的价值观,是因为它 。
A.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
C.是针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D.是对事物的属性、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的科学认识
15.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2004年中国GDP仅占世界的4%,却消耗了世界1/4以上的钢产量、30%的煤和50%的水泥,同时带来了大气。水土、植被、土壤的破坏和污染的严重后果。上述事实说明我国 。
A.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B.市场监管体制还不完善
C.生产力较为落后D.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的
16.要改变上题材料中的现象,就必须做到 。
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 B.大力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发展循环经济
17.一些地方"圈地"搞开发,从局部看,减少一小片耕地,似乎并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但从全局看,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蚕食耕地,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就成了天大的问题。上述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必须 。
A.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B.承认矛盾的客观性
C.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D.提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月民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据此回答18—19题。
18.尽管近年来我国的GDP的年均增长超过8%,但GDP的核算的缺陷和负面效应业已暴露无遗。它的缺陷和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 ①高投入、低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②环境污染的损失难以体现 ③容易产生弄虚作假虚报数字的现象 ④贫富差距、社会公正无法显示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引人"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标是 。
A.不能把GDP的增长作为唯一的指标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第三产业
C.建立新的、更加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D.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县域经济承上启下,是"五个统筹"的最直接操作平台,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根据材料,回答20—22题。
20.材料主要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
A.要集中全部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C.联系的观点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1.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两者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的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没有科学发展观,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
C.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D.县域经济的发展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
22.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构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同时,必然会为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理论。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实施,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如下要求 。
A.统筹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C.以人为本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回答第23—25题。
23.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循环经济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人的意识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4.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 。
①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5.与循环经济不同的是,以往我们是"以资源换增长",这种做法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6.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g D.①④
27.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 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A.反腐败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8.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 的能力。
A.经济建设 B.发展 C.文化建设 D.政治建设
29.200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9月在北京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问题。中共中央事前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看法。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
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是亲密合作的友党
C.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D.我国是一个有多党存在的国家
30.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__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___的能力。还有两种能力分别是: 。
A.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总揽全局的能力
B.依法执政能力 科学执政能力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D.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1.2004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代表大会堂会见出席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时强调,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材料表明: 。
A.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B.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C.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 D.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全会听取了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回答32-33题
32.材料表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B.基础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 D.核心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33.《决定》的通过,说明 。
A.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B.中共中央的《决定》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C.经济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方式 D.党对国家的经济生活实行政治领导
34.有人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形象地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理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中国共产党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③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④党和政府努力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的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这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A.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36.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为此要做到 。
①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②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
④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⑤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⑥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
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⑦
37.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___________为核心,以___________为关键,以___________为重点,以___________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①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③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按照空格顺序,正确的排列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①②④③
38.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 。
①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②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
③要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④共产党员要抛弃所有的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9.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组织
C.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D.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决定的
●十六大报告在分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时强调,"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回答40--41题
40.这段话说明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是 。
A.党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B.党的领导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C.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D.党的领导只能通过人民民主专政来体现
41.下面对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②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
③依法执政就是依法治国 ④依法执政决定了依法治国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六大又郑重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据此回答42--43题。
42.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
①随着中国实际的变化发展而变更 ②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变化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 ③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
43.材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纲领
B.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C.是指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目标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据此回答44--45题。
44.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包括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④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5."坚持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 。
A.党的基本路线 B.党的先进性 C.党的宗旨 D.对人民负责原则
46.《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表明了 。
①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③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④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据此回答下列47-49题。
47.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哲学角度讲 。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③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④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目标就能实现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48.这一事实表明 。
A.中国共产党行使着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
B.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
C.中共中央在国家一切决策中行使最高决定权
D.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机关
4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 。
A.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
C.加快建立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D.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据此回答50—52题。
50.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我国的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防御职能
5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道德而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
A.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同等的地位来看待
B.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利益最大化
C.坚持集体主义,顾全大局
D.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以保卫集体利益
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意味着 。
①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但无必要将其吸收到党内 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③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已不再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3.建立起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由此可见 。
A.应逐步淡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B.政府不应把社会管理事务推给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
C.公民对一切社会事务享有完全自治的权利,政府不得用行政手段去干预
D.政府应该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治理的"主导者"
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据此回答54—55题。
54.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平第一,效率第二 B.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55.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合理性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必须高度重视生活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C.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
56.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在全市877个行政村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让党员干部走进村庄户院,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恳谈,摸清群众的脉搏。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②能够彻底消除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③有助于干部掌握.真实情况,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④充分发挥了党领导和组织农村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7.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近日在湖北调研时强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级政协组织和统战部门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这表明 。
A.人民政协具有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人民政协始终围绕着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履行职能
C.人民政协可以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湖南省嘉禾县为了珠泉商贸城项目的建设而大搞违法拆迁的问题,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由中央和省两级组成的调查组得出的最后结论是,此次事件为一起集体滥用行政权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事件。据此回答58—59题。
58.嘉禾县珠泉商贸城开发公司搞开发,这是一个市场主体的纯经济行为,应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由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去运作,而嘉禾县政府则直接参与这种活动。关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政府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调节
B.政府应该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平等竞争环境
C.政府应该把行政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政府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59.嘉禾县政府的领导认为摘强制拆迁是为了建设现代商贸城,而建这个商贸城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这种认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
①只有维护法律,依法办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行政权力不能被用于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 ③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④宪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法律和法规禁止违法拆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据此回答60—61题。
60.近年来,一些农民工为讨要工钱而采取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类事件启示我们 。
①公民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采取过激行为,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 ②要引导群众按程序、依据政策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1.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排斥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主要是因为 。
A.现代化建设需要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B.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
C.我国政治生活中的腐败现象相当普遍 D.我国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还存在
●民族、宗教无小事,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必须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据此回答62—63题。
6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原则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C.消除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D.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63.我国之所以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因为 。
①它符合宗教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②它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③它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④它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4."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65.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物质和意识辩证的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广东来说,更具紧迫性。这是因为 。
A.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6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战略的确定,正是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据此回答68-70题
68.统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正确的价值观对实践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69.中部崛起是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中部地区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出现了向中部转移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经济原因有: 。
①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中部地区生产成本比较低,促使企业生产向中部转移;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生产转移到中部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作用,国家给予了中部地区优惠政策 ④东部资金充足,产业处于升级时期,促使部分行业向中部转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0.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中部地区的发展给予政策扶持,表明: 。
①国家利用宏观调控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②政府行使直接管理经济发展的职能 ③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坚持对了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年前(1988年),胡锦涛在贵州毕节进行了生态试验区建设。今天,试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226元上升到2002年的1393元,年均增长13.87%,并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粮食短缺矛盾。与此同时,由自然环境恶劣与人口增长矛盾带来的生态恶化得到初步遏制,区内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4%提高到2002年的31.88%。毕节经验主要表现在城市与农村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的和谐、提高人口素质四个方面,毕节经验是和谐发展的典范。据此回答71-77题
71.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是毕节经验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②党和政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③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和国家应尊重人的权利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我国公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③
72.毕节经验主要表现在城市与农村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的和谐、提高人口素质四个方面,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我们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B.矛盾是对立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各种矛盾
C.部分以有序的、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能优化整体功能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73.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的宝贵经验对实现和谐社会具有示范作用,昭示了发展和谐社会的大方向。这一观点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
B.原因和结果关系原理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D.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
74.17年前,毕节确定了生态建设、扶贫开发、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努力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天,毕节的成功证明和谐社会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这表明: 。
①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正确的价值观对实践有正确导向作用 ④认识能指导实践有效地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5.在毕节,一场由中国共产党人发起,各民主党派共同参与的开发扶贫试验,已持续了整整17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 ③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了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6.毕节的发展中,一方面是把农户迁往生存条件较好的地带,一方面是退耕还林,恢复植被,进行生态建设。在没有国家任何特殊政策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了全方位的健康发展。它们的做法 。
①优化了经济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 ②利用了比较优势,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③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④走生态经济之路,保证了社会和谐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7.毕节的发展也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刚开始,很多同志没有清楚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对试验区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够,工作进展不顺利。重新的焕发生机是在西部大开发之后,毕节人重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的机遇,发展才有了新的生机。这说明: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人们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③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有效的实践 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据此回答78-81题
78.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
①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影响生产率水平 ④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9、之所以要尊重创造,不断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其哲学依据是 。
①知识创新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②创新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③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创新就是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8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因为 。
①坚持符合实际的创新,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人们能创造新规律,推动事物发展③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能促成质变的发生 ④只要有创新,就能促进社会的向前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81、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 。
A.突出党的思想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D.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
●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指标,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代表着我们的国民能不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以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程度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据此回答82-83题
8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8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经济常识角度看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③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④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4.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文明以政治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动力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C.政治文明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向和进程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政治文明的保障
8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政治保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坚持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86."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8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88.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物质和意识辩证的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9.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这是因为 。
A.整体功能总是大干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C.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D.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90.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广东来说,更具紧迫性。这是因为 。
A.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91.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民主制度的角度看,必须 。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9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3.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因为 。
①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促进
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4.在"两会"期间,老百姓通过手机与代表委员们进行短信互动,使民意通过短信直达"两会"。这一事实表明 。
A.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B.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利
C.人大代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
D.人大和政协都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95.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对两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100%的被调查者知道"两会",98%的公众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公众期待"两会"解决问题更加广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
B.民主参与度反映一国政治管理水平高低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D.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切实增强
96.如今,我国人民对"政务公开"、"立法听证会"、"公推公选"等新词语已是耳熟能详。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我国 。
A.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B.党和政府重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97.某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各地进一步规范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推行征地项目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听证制度。这 。
A.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和表现
B.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法律保障,具有真实性
C.说明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
D.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还不够完善
98.2002年1月12日,备受广泛关注的我国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共举行了2000多次各类价格听证会。举行价格听证会的政治学意义是 。
A.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
B.它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C.它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它有利于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9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规范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差距,调节收人差距的目的在于 。
A.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B.提高劳动效率
C.提高就业率 D.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00.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如下内容 。
A.统筹区域发展 B.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01.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要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合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地建立完善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这体现了 。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积极作用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解决农民工资拖欠问题的具体时间表,要求在2004年6月底前基本解决2003年当年的农民工工资。据此回答102-103题。
102.国家之所以下大力气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因为 。
A.在任何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都不可分离
B.取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
103.加大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力度 。
①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利 ②能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 ③有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 ④将有力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据此回答104-105题。
104.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D.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5.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讲,以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坚持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
B.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6."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重要工作之一。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 。
①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②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③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7.在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能走极端,过分强调公平会降低效率,过分追求效率会影响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 。
A.公平第一,效率第二 B.公平和效率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10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
A.发展 B. 统筹兼顾 C. 以人为本 D.可持续性
109.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对房地产业不加以调控
C.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004年6月,国家发改委通知,电解铝、铝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将按国家产业政策区分的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企业试行差别电价。对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的电价每千瓦时分别提高2分钱和5分钱。据此回答110—111题。
110.对高能耗产业实行差别电价是政府宏观调控中的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强制手段
111.下列对实行差别电价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工业的经济结构 ②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积极影响
③有助于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04年10月10 《经济日报》报道,当前最重要的是密切关注物价和投资的上升态势,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加强宏观调控。加大供给方面的政策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给的作用。促进供给结构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高。运用相关知识。回答112---113题。
112.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求的作用,实质是发挥 。
A.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B.价值规律的作用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作用 D.消费者需求的调节作用
11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给的作用,促进供给结构的优化 。
①有利于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②能使价格和价值相等 ③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④能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进人2004年以来,焦炭的价格一路走高,出口达到每吨400美元的天价,而几年前每吨价格仅为56美元。利润驱动资本,焦炭"牛气冲天"的市场,引发了新一轮投资热潮,人们在拼命赶搭这班看似美妙的班车,据此回答114—115题。
114.上述材料说明 。
A.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价格和供求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C.价格是影响供求的重要因素 D.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的利润就越多
115.2004年4月15日山西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有关部门已经作出决定,将对焦炭生产过热和在建项目违规超量现象进行调控。这是因为 。
A.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C.经济过热现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眼前利益
D.只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16.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向,2004年我国实施了适当的财政政策,适度降低国债发行力度,调整结构和投向,确保重点支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重视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支持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改善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生活水平。从哲学上看,对财政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体现了 。
①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②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前期,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货膨胀;"九五"后期 2003年则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克服通货紧缩。2004年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又采取了适当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由于措施得当,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据此回答117-118题。
117.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为遏制通货膨胀与克服通货紧缩采取的不同宏观调控措施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
A.重视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
C.正确处理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D.重视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118.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上述问题,得出的结论是 。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D.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在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经济生活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务院根据这一情况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4月11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4月25 ,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入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等等。由于这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加快落实,我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据此回答119—120题。
119.从经济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
A.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C.我国经济已全面过热,必须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D.通过控制和紧缩政策,我国经济才能实现"软着陆"
120.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国家履行 的职能。
A.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 B.掌握和运用经济调节手段
C.制定并监督执行经济法规 D.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21."十一五"时期,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是( )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
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B、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D、"多予少取放活"
123.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在于 。
A、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B、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C、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D、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1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B、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25.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
A、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B、注重发展社会事业
C、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建设和谐文化
126.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文明道德风尚
D、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127.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的是 。
A、建设服务型政府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C、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8.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科技事业发展的正确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是 。
A、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B、以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C、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D、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29. 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D."三农"问题不光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二、判断题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就是发展( )。
2.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必须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 )
3. 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和方式,主要是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4.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 )
5. 银行提高利率能增加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除此之外,对百姓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
6. 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就是要求个人对社会多做贡献。( )
7.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应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8.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9."两个率先"的含义是江苏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
10.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
11.发展就是搞经济建设。( )
12.我国的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农村没有什么污染。( )
13.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 )
三、简答论述题
1. 科学发展观应包括哪些内容?其实质是什么?
2. 什么是以人为本?
3. 怎样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4. 为什么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6.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7.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8.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统筹哪几个方面的改革?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重大意义?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11.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哪些原则?
13.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14.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5. 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6. 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简述其理由。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问: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统一的?如何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18. 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 十六届四中全会为什么特别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 围绕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19.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这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请简要回答: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20."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