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博士生导师姚小平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创建时间:  2012/04/16  虞春萍   浏览次数:   返回

        应国际交流学院邀请,4月13日下午,我校自强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小平教授,在校本部行政楼报告厅为到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近代西方人怎样认识汉语结构"的学术报告。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姚喜明教授主持讲座,
        前来参加的有国际交流学院的教职员工、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以及外语学院的在读研究生。
        姚小平教授以"西方语言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和"中国语言文字给西方带去了什么"两个设问开始,将汉语研究置于中西方语言接触的宏大背景中,追溯了自传教士开始的西方对汉语言的观点和研究,评析利玛窦的《西字奇迹》、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卫匡国的《中国文法》等,论述培根、马礼逊、韦伯、莱布尼茨、维柯、洪堡特等哲学家、语言学家对汉语的观点,指出西方的汉语研究对中国语言的拼音道路、语法研究有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但同时强调有些观点是对汉语的误解;对甲柏连孜(G.vonder Gabelentz)的《汉文经纬》(1881)作了详细论述,特别指出"每一语言都拥有相对完善的表达手段,对汉语应尊重其语言精神,不应强套拉丁语法范畴","对汉语语法可作逻辑、心理、时空三重视点分析",对我们充分认识汉语及研究汉语有着深刻启示。
        姚教授还结合实例,讲述其亲历国内外的相关见闻感触,广泛涉及到历史、文化、网络流行词汇等话题,引经据典,生动有趣。
        本次讲座提出了语言研究领域有待发掘的许多议题和思考维度,正如最后姚喜明教授指出的,姚小平教授不仅具有丰富渊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其本人通晓英、法、俄、希腊、拉丁等多种语言。这种中西贯通的学术视野,使他对于汉语研究、外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及文化交流都有很深入的思考。
        讲演结束后,在座师生纷纷提问,姚小平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其渊博的学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在座师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热烈的掌声为此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报道 常峻 郭蓉蓉、摄影黄如祺
2012年4月13日

上一条:我院喜获上海大学工会理论研究成果二、三等奖

下一条: 国际交流学院举办“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专题论证会

受理机构
  • 受理部门:党政办
  • 部门负责人:秦凯丰
  • 受理地点:上大路99号行政楼7楼
  • 受理时间:9:00-11:3013:30-17:00
  • 邮政编码:200444
  • 咨询电话:021-66132222
  • 传真号码:021-66134021
  • 电子邮箱:dzb@oa.shu.edu.cn
监督投诉
  • 受理部门:监察处
  • 部门负责人:滕云
  • 受理地点:上大路99号行政楼606室
  • 受理时间:9:00-11:3013:30-17:00
  • 咨询电话:021-66132857
  • 传真号码:021-66132451
  • 电子邮箱:sdjwjc@mail.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