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文化传播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圆桌论坛暨上海大学《新中国之歌》作品研讨会举行

创建时间:  2021/10/22  何诚   浏览次数:   返回

10月21日下午,“上海红色文化传播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圆桌论坛暨上海大学《新中国之歌》作品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宣传处指导,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主办,并得到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大学国际部支持。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宣传处处长沈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薛可,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上海研究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新闻传播学院资深教授吴信训,上海大学国际部党委书记王丽娜,上海大学国际部副部长、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颖洁,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孟祥栋,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席慧霞,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蒋为民,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韦淑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为学,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挂职副院长牛盼强,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品牌主管丁立,以及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辅导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晴川主持。




近日,由来自土库曼斯坦的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留学生克丽丝创作的短视频《新中国之歌》走红网络,该作品是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联合承办的2021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上海行”活动优秀作品之一。截至10月上旬,该视频浏览量超1.64亿人次,覆盖受众达9亿人次,传播全球121个国家,微博热议话题参与度超过6600万,成为今年国庆节前后最具传播力和流量的爆款视频,并被中宣部指定全网推广,取得现象级传播效果。上海大学以此为契机,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共同探讨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学科优势,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如何遵循全媒体时代艺术创作规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共同观摩了爆款短视频作品《新中国之歌》后,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致辞。她表示,创建于1922年的老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府,上海大学有责任有义务为传播上海红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还介绍了上海大学国际化建设和留学生教育等情况,强调上海大学国际学生培养重专业、讲融合,《新中国之歌》短视频的走红,正是上海大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快构建中外学生和谐融合机制,借助学科专业特色传播红色文化,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一次成功实践。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大家能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探讨外宣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总结国际传播规律,坚持守正创新,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蒋为民作了主题发言。严三九院长通过详实数据对《新中国之歌》的传播效应进行了解读,认为在短视频时代要转变“语态”、创新“样态”、完善“生态”,实现国际传播形象由“他塑”向“自塑”的转变,在全球的竞争格局中释放更多能量。蒋为民院长围绕“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上海行”活动和《新中国之歌》的作品特点,从上海故事、中国文化、创作流程、主题风格、尊重理解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希望有更多中外青年加入创作实践,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研讨会上,新闻传播学院留学生克丽丝、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田洪敏,分别作为《新中国之歌》的导演和制片人讲述了创作心得,各自对这一作品的认识作了交流分享。




随后,与会专家与相关负责同志在圆桌论坛发表了独到见解。大家就如何提升上海红色文化传播力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与路径。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宣传处处长沈良通过视频,表达了对短视频《新中国之歌》的肯定,并对研讨会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强调,由外国友人讲中国故事是对外宣传的最高境界,要通过各种渠道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澎湃新闻网副总编辑李嵘认为,从作品的创意与专业性,看到了国际传播的新视野,同时也为打通学界、业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了新思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谈到,围绕典型作品案例召开研讨会很有必要,《新中国之歌》的成功体现出作品本身的高质量,同时也为红色题材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借鉴。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薛可表示,人才培养需要跨学科合作与专业建设的积淀,要从外国人讲中国故事、中外合作、以小见大上下功夫,做好国际传播。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从“故事由谁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层面提出国际传播呼唤身心合一、能产生情感共鸣的优秀作品。上海研究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新闻传播学院资深教授吴信训认为,国际传播格局正在面临转型调整,要更多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结合技术呈现与艺术表达创作精品,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上海大学国际部副部长、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颖洁在发言中说,留学生培养关键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她希望各学院和学界业界继续支持上海大学留学生培养工作,合作打造更多国际化教育品牌。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韦淑珍表示,新闻传播学院的思政引领始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强调中外学生的交流合作。未来将继续通过“两节一赛一展”平台见成果、出人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为学汇报了学院与业界积极搭建工作室的设想,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挂职副院长牛盼强则围绕学院国际化建设情况与国际人才培养特色进行了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上发表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的重要文章,号召各级党组织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圆桌论坛上,大家表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精神,新闻传播学科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未来,上海大学也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术与业界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我国国际传播建设发展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条:市教卫工作党委领导一行调研微电子学院人才工作

下一条:苏州上海大学创新中心签约揭牌

受理机构
  • 受理部门:党政办
  • 部门负责人:秦凯丰
  • 受理地点:上大路99号行政楼7楼
  • 受理时间:9:00-11:3013:30-17:00
  • 邮政编码:200444
  • 咨询电话:021-66132222
  • 传真号码:021-66134021
  • 电子邮箱:dzb@oa.shu.edu.cn
监督投诉
  • 受理部门:监察处
  • 部门负责人:滕云
  • 受理地点:上大路99号行政楼606室
  • 受理时间:9:00-11:3013:30-17:00
  • 咨询电话:021-66132857
  • 传真号码:021-66132451
  • 电子邮箱:sdjwjc@mail.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