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
——毛泽东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以后,经过延安整风,1945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正式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确立
(一)三次武装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在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政权。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此,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的解放,迫切需要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继续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面对蒋介石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顽强地投入了新的战斗。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断然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为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工作中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方针,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过去不重视武装斗争以及在国共合作、土地革命等问题上的错误,指出:"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组织武装起义。至1928年底,全国各地共产党人先后发动了百余次武装起义,出现了群雄四起、挽救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领导下,南昌起义正式爆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并颁布了革命政纲,宣布了反对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随后,起义部队按预定计划撤离南昌南下,准备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再行北伐。10月初,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因遭到优势敌人的围攻而陷于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粤北和湖南等地,坚持游击战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达湖南,传达会议精神,领导改组湖南省委和准备发动湘赣两省的秋收起义。改组后的湖南省委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湘赣边界的起义,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参加秋收起义的有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民自卫军、鄂南崇阳和通城的农民武装、安源煤矿工人武装,共约五千人,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起义部队计划先攻占修水、铜鼓、安源,然后向长沙进攻。起义开始时,工农革命军曾取得一些战斗的胜利,但不久便相继失利。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当机立断,于19日在浏阳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改变进攻长沙的计划,决定率领起义军余部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到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和山区寻求立足地,保存力量,再图发展。29日,起义队伍到达江西永新县,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起义部队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三湾改编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革命军队奠定了基础。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把革命力量从城市转向敌人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农村,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结合起来,对于保存和发展革命阵地,坚持和发展革命武装斗争有着重大的意义,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起点。
秋收起义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927年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和广州工人赤卫队五千余人,利用粤桂军阀混战的时机,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起义部队占领了广州市区的绝大部分,成立了广州市苏维埃政府。但是,在起义后的第三天,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的反击。它的失败又一次证明,在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心城市的统治大大加强起来的情况下,想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和攻占大城市来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乘当时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之机,恢复和建立了湘赣边界各县的共产党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边界各县建立赤卫队、暴动队,团结改造地方武装,大力开展游击战争,组织各级工农革命政权,等等。至1928年2月,初步建成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两军会合后,运用毛泽东、朱德创造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以不足4个团的兵力,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和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使根据地、革命政权、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大。特别是6月23日龙源口大捷之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达到了全盛时期。12月,彭德怀、滕代远又率领平江起义后组成的红五军七百余人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1929年1月,为了打破湘赣两省敌人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在当地共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配合下,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了红军。
为了解决在农村环境中保持党和红军的先进性的问题,1929年12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多项决议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案。它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决议案总结创建红军和农村根据地以来的经验教训,着重强调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来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会议选出红四军新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1930年5月,红五军和湘鄂赣、湘赣根据地的红十六军、红八军合编组成红三军团。在总指挥彭德怀和政委滕代远领导下,红三军团创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6月,红四军和闽西、赣南的红十二军、红二十军合编成红一军团,由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会师,合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由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1931年9月,赣南和闽西根据地联成一片。至此,拥有21个县、250万人口,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红四军胜利发展的同时,其他地区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也利用军阀混战的空隙,相继获得很大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红军已有13个军,10万余人,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安徽、浙江、陕西等十余省,开辟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主要的有:贺龙、周逸群等领导的洪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潘忠汝、吴光浩、徐向前等领导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二)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
为了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确定党的任务和方针,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批评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正确指出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会认为,中国革命现正处于低潮,党的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中共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大会的缺点是对民主革命的长期性、中间阶级的作用和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并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
党的六大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这就是:(1)中国是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生存,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因而红色政权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发生和坚持。(2)中国经过国民革命的地方有良好的群众基础。(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党的政策的正确。进而,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毛泽东还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在于:(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创造条件。(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必须把落后的乡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才能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使之成为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为了反对党内的教条主义倾向,于1930年5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批判了不从中国实际出发,轻视中国革命斗争经验,只知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和马列主义本本上的片言只语的教条主义倾向,深刻阐明了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为中国共产党人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正是坚持了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才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大革命失败后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人农村,党员和红军的大部分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组成,加上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共产党和红军内部来。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党和红军就不可能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任务。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里,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党,如何建设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建党、建军的原理,总结了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南昌起义以来建党建军的历史经验,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如何把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把红军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土地革命的风暴迅速兴起。为了指导和规范土地革命斗争,统一土地政策,湘赣边区政府于1928年12月制定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后来毛泽东又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逐步调整和完善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在多次实践、反复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还形成了一个分配土地的正确办法,即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和任务,它的开展和深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支援了红军战争,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为了扑灭革命的烈火,蒋桂冯阎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就调集重兵,从1930年12月至1933年3月先后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军事"围剿"。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连连粉碎了蒋介石的进剿。红军和根据地更加发展壮大。在反"围剿"斗争中,红军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关于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主要是:诱敌深入、慎重初战、集中兵力、速决战、歼灭战、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等等。后来,毛泽东在1936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总结了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
(三)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正当全国的工农红军与革命根据地胜利发展的时候,王明等人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通过1931年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四中全会把持了中央领导机关,开始了长达4年之久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全党的统治。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以教条主义为特征,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在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在革命性质和阶级关系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否认中间营垒的存在,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认为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坚持"城市中心论",强调中国共产党应当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进攻路线",以取得一省或者数省的首先胜利;在组织路线上,大搞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把大批"左"倾教条主义者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对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则扣上各种帽子,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军事上,先是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后来又转为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给革命带来了严重危害,不仅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组织抗日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使党的白区工作遭到惨重损失,而且导致了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左"倾领导人坚持错误的军事方针,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造成红军行动迟缓,处处被动。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损失惨重。这时,蒋介石已调集重兵集结在红军北去湘西的路上,红军的处境危险至极。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同红二、红六军团汇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一主张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于是,红军在占领湖南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进军。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放弃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上,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的主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张闻天作反报告,毛泽东、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他们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经过激烈争辩,多数人同意张闻天、毛泽东等人的报告和意见,认为博古的总结报告是不正确的。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南下乌江,佯攻贵州,调出滇军,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懋功地区会师。中共中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推动全国革命向前发展。但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因对形势的悲观估计而反对红军北上,主张南下川康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并企图分裂党和红军。中共中央对张国焘的右倾分裂逃跑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共同北上。然而,部队到达四川阿坝地区后,张国焘又擅自率领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原四方面军南下,并使用阴谋手段,企图危害中央。为了贯彻北上方针,并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共中央遂率领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穿过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踏过岷山千里雪,翻越六盘山高峰,于10月19日抵达陕北吴起镇,与在陕北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第十五军团会师。至此,行程25000里,纵横11个省的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张国焘率领被他欺骗的红军南下后,自立"中央",在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因部队屡遭挫折,损失惨重,张国焘不得不放弃天全、芦山,退却到西康的甘孜。1935年11月,原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下,也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在经历了千难万险,渡过金沙江、越过大雪山之后,于1936年7月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亦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前后,朱德、任弼时、贺龙、刘伯承等在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支持下,同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取消非法的"中央",同意北上。同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指战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冲破了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险阻,克服了党被分裂的危险,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经过长征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宝贵的精华。"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使共产党和红军进入了抗日的前方阵地,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相关链接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节选)
(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第一,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因为这种奇怪现象必定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不但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一国有这种现象,就是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也没有一处有这种现象,仅仅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中国这样的国家才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湘赣边界的割据,就是这许多小块中间的一小块。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绪。这是没有找出这种红色政权所以发生和存在的正确的解释的缘故。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第二,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所以广州产生过三天的城市民众政权,而海陆丰、湘东、湘南、湘赣边界、湖北的黄安等地都有过农民的割据。至于此刻的红军,也是由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和接受过工农群众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分化出来的。那些毫未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毫未接受过工农影响的军队,例如阎锡山、张作霖的军队,此时便决然不能分化出可以造成红军的成分来。第三,小地方民众政权之能否长期地存在,则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这一个条件。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全国革命形势若不是继续地向前发展,而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停顿,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是不可能的。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第五,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50页。
二、党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而斗争
(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在这个时期,共产党经受了考验,更加壮大;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了成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占领沈阳城。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4个月就断送了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
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具有反侵略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个史无前例的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运动迅速兴起。在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中国共产党首先高举起抗日的义旗,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反对日本侵略的宣言。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正式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从九一八事变第二天起,全国各大城市学生纷纷举行罢课、游行,组织抗日救国团体和抗日救国义勇军。首先投入斗争行列的是北平的学生。9月21日,北平各校学生即陆续开始罢课,并走上街头进行抗日宣传。24日,成立了北平学生抗日救国会。上海学生纷纷响应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于22日成立了各大学抗日救国会。9月28日,上海、南京的学生几千人前往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要求对日宣战,并痛打了外交部长王正廷。12月17日,南京和各地赴宁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联合大示威,参加者3万多人。当学生队伍行进至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附近的珍珠桥时,国民党军警对徒手学生进行突然袭击,打死打伤和逮捕学生数百人,酿成"珍珠桥惨案"。
在蓬勃兴起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中,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9月24日,上海3万多码头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日本侵略,拒绝搬运日货。9月26日,包括10万工人在内的上海市民举行救国大会。10月初,上海80万工人成立了抗日救国联合会,并派代表赴宁,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组织抗日义勇军。其他大、中城市的工人,也以各种形式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面对亡国危机,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反映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的《申报》、《大公报》等纷纷发表评论,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弦更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上海、汉口、天津等地的商号抵制日货,要求"实行对日经济绝交"。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蒋光鼐、蔡廷锴指挥的第十九路军,违抗蒋介石"逆来顺受"的指示奋起抵抗,给了日军沉重打击。日军曾扬言可在4小时内完全占领闸北,十九路军经过一昼夜浴血奋战,把日军赶到租界地段。日军转而进攻吴淞、江湾等处,在上海各界同胞的有力支援下,十九路军和随后参战的张治中指挥的第五军顽强作战,抗击了日军的连续进攻,始终坚守阵地。淞沪抗战历时三十多天,日本侵略军被迫三易主帅,数次增兵,伤亡万余。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惊慌失措,迁都洛阳。中共中央则坚持力主抗战的方针,要求上海党组织公开领导当时正在开展的反日斗争;通过义勇军的组织形式,把民众武装起来;开展争取十九路军士兵的工作,组织群众上前线支援十九路军抗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
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共江苏省委全力以赴地领导各级组织、群众团体开展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战活动。当时,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已经建立了义勇军,设立了中共党团,由中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义勇军共有近3 000人,除了直接参加战斗外,又编成救护、运输、宣传、慰劳等队,从各方面支援十九路军抗战。数百名救护和担架队员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活跃在前线抢救伤员,得到各方的好评。施工队帮助十九路军挖战壕、修工事。运输队还及时地向闸北前线运送枪支弹药和主副食品。"民反"义勇军还挑选广东籍的队员去前线慰劳十九路军官兵,用粤语向战斗在前线的勇土们致敬,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形势,介绍上海各界人民支援十九路军抗战的情况。
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义勇军不顾个人的安危,坚持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的斗争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全市人民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但却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忌恨,一而再地加以打击。英勇的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义勇军惨遭摧残。然而,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义勇军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建立的历史功勋永远为后人所传颂。
淞沪抗战是在民众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当时十九路军停发军饷已数月,上海各界群众踊跃捐款捐物,为前方将士缝制棉衣,各地民众和海外侨胞积极响应,直接担负起抗日军队所需的一切。各界还积极采取措施救护伤员,仅民众创办的伤兵医院就有六十余所。宋庆龄、何香凝等多次到前线慰问。正如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回忆中所说:"淞沪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通过工会、学生会及其他群众组织,展开了对十九路军的热烈支前工作。他们策动各界人民组织义勇军、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信队、运输队等等。有的在前线配合作战,有的担任后方勤务的任务,对作战、供应各方面,起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中共江苏省委除了直接地、有效地领导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及其义勇军支援十九路军抗战以外,还领导上海工人开展反日大罢工,发动文化艺术界左翼团体深入前线、深入战区开展抗日救国工作,对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等,从而使一·二八淞沪抗战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军民联合抗战新局面。
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退让屈服政策,对淞沪抗战的一再破坏,3月1日,十九路军撤出闸北。5月5日,国民党政府又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停战协定》。但中国军民联合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上海的梦想,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日本侵占东北后,积极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和其他汉奸傀儡政权,并积极向华北扩张。1935年5月,日本迫使南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随后,它又制造了一连串旨在侵占华北的事件。平津上空乌云密布,整个华北危在旦夕。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的相继发生及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同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冲破了国民党蒋介石的长期恐怖统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因而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起点。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全民族的抗战,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分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从理论上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标志着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的形成。会后,中共中央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巨大努力,在政策上作了许多重大调整,逐步改变了"反蒋抗日"口号,实行"逼蒋抗日"方针,并首先在东北军和西北军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扣留蒋介石,要求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实行民主政治的西安事变。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从而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和实现国内和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实际上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的决议,表明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已逐渐转向抗日,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日军为了逼迫国民党政府尽快投降,于8月13日又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勇抵抗。
淞沪之战是一场大血战。敌军在向宝山进攻的时候,守卫宝山县城的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五八三团三营营长姚子青率五百壮士主动出击来犯之敌。9月4日至7日,该营英勇抵抗,迫使敌军屡次失利。当城外阵地失陷;姚营被围、孤立无援时,全体守军立誓以身殉国。7日敌炮轰毁城一角,敌军蜂拥而来,姚率部拼死苦战,以弹丸之地、不足一营的兵力竟相持两昼夜。最后因敌军源源而来,人数悬殊而被攻人,姚子青率仅存的二十余人向敌冲击,全营壮烈牺牲。
10月26日大场失守后,形势急转直下,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第一营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他们越过猛烈的炮火,转入西藏路西、濒苏州河的四行仓库。当大部队转移后,谢晋元所率一营四百余人(号称八百壮士)失去联络,成为孤军,他们以四行仓库为阵地抵抗日军。27日与敌战斗3小时,杀敌八十余人。孤军坚持四昼夜,可歌可泣的事迹迅速传遍国内。10月31日,该部奉命撤离,他们在敌军重重包围中,以神秘莫测的行动突破日军的火力网,转入租界。四昼夜中,歼敌百余,自己也有十余人殉难。
11月初,日军从杭州湾登陆,中国军队两面受敌。11月12日,八一三淞沪抗战以中国军队全部撤离而结束。
淞沪战役中,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累累,烧杀奸淫、狂轰滥炸,无恶不作。据上海市社会局调查,上海在八一三期间遭毁损的工厂计2 988家,其中闸北损毁100%,虹口区、杨浦区完全被毁的达70%,南市工厂林立的日晖港、高昌庙等处均成焦土,损失也达100%。居民房屋被焚烧数十万间,据上海郊县部分统计,共烧毁房屋218 532间,闸北原是繁华的工商业地区,又是人口稠密的住宅区,在日军入侵的3个月里,日本飞机轰炸127次,投弹二千七百八十余枚,全部被毁的里弄295条、新村2个、自然村16个,部分被毁的里弄为数更多,幸存数栋也是弹痕累累,百孔千疮。南市先后遭轰炸64次,投弹八百五十余枚,市民住宅被毁者不计其数。11月11日,大批敌机狂炸,东起十六铺、董家渡,西至日晖港,南至火车站一带,熊熊大火延绵数里,与浦东大火遥遥相对,房屋几乎焚毁殆尽。
淞沪战争中,日军用极端残忍的手段屠杀上海人民。以宝山县为例,县境内被日军枪击、刺杀、火烧、砍头、剖腹、活埋的有11 233人。连同瘟疫、饥饿,有2.3万余百姓死于战祸,全县所剩人口仅占战前人口的19.27%。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整整烧杀了3天,村里一口池塘,填满了被害者的尸体。奉贤、南汇、青浦、松江等县都有数以千计的居民死于非命。市区战区内,如闸北、虹口、杨浦等地区,据外国人调查,日机在8月至10月几次轰炸公共租界,伤亡人数也有五千余人,其中死亡的非战斗人员2 074人。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还向难民进行滥炸。8月28日,一千八百余难民聚集南火车站,日机竟向南火车站投弹21枚,并对着难民扫射,一千五百余人丧生;8月31日,在杨行候车的难民和伤兵,全部被炸死;9月8日,由上海开出的难民列车经松江车站时又遭轰炸,死三百余人,伤四百余人。在南翔、苏州、嘉兴,炸车的事件天天发生,死伤民众以万计。
日军还大肆掠夺上海的工业设备,摧残上海的工业。"在虹口和杨树浦,观察家们每天都能看到日本人搬走中国工厂中的机器","价值无数美元的机器,从制造橡胶制品和织布的机器,到能发动制造小工具的机器的最小马达,从好几吨重的钢条到很小只值几元钱的碎铁片,都被运出了上海。"
日军对上海烧杀抢劫的同时,普遍地奸淫妇女。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日军即在虹口某大厦和虹口大旅社幽禁大批妇女供其淫暴;在战区,日军所到之处,无不发生强奸妇女之事,仅据宝山蕴藻浜以北各乡的材料,被日军强奸、轮奸的妇女达1672人。日军逼妇女脱光衣服,赤身裸体站在一起,他们在旁拍手狞笑、拍照片等,接着四周堆上柴草,放火焚烧,惨叫声远达数里,惨绝人寰。日军的"慰安妇"也是由上海开始的。"一·二八"期间,日军就在上海建立"慰安所"17家。
上海的文化教育事业在淞沪战争中也遭日军严重毁坏。据上海市社会局调查,自8月13日至10月15日止,被毁的高等学校有10所,其中同济大学、上海法学院、商船学校、东南医学院全部被毁,4所高校被占。中、小学校全部或部分被毁的有271所。
日本侵略者在淞沪地区进行大规模侵略后,上海四郊和市区闸北、虹口、杨浦、南市的广大居民,顷刻间流离失所,成为难民。据《立报》所载,1937年10月初,上海难民不下130万,进入租界最高峰时达70万人,他们生活无着,生计断绝。
总之,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野蛮侵略,给上海带来极大的灾难,上海人民怀着极大的仇恨抵抗日本侵略者。
八一三淞沪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抗战开始阶段一次空前规模的大战,敌近20万,我方近60万,激战3个月。日军伤亡人数,据战后日本防卫厅调查,战死10 240人,伤31 257人,共计41 497人。就参战各部队的个别资料,伤亡人数远超过公布的数字。单就第九师团一联队长所说,该师团在上海作战中死3 833人,伤8 527人,共12 360人。日军投人上海作战的有9个师团加海军陆战队等,实际伤亡人数当数倍于日防卫厅公布的数字。可见在八一三战役中给日本侵略者的打击是很大的。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未有精确统计,以当事将领一般估计,当在20万人左右。
八一三抗战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方针。日本在发动侵沪战争时,断言3个月内可以灭亡中国。他们原以为以1.5万人的兵力就可以占领上海、直至南京,但由于中国的坚决抵抗,迫使日军一再惊呼陷于苦战,以致5次增兵,遭重大伤亡,使其陷人长期作战的泥潭。
抗战是上海人民和中国人民多年来不倦地奔走呼号、一致对外、抵抗日本侵略的结果,而淞沪抗战惊心动魄的战斗,又极大地鼓舞了上海人民和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淞沪抗战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声援。淞沪抗战又大大延缓了日本的南进计划,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贡献。
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热情推动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实际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表示国共合作抗日。共产党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这次国共合作有着新的历史特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有广泛的民族性,又有复杂的阶级性;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始终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处于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等。这就要求共产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如何抗战和如何争取抗战胜利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政府起来抗战,一方面是由于全国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军的侵略危及了他们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因此,它实行的是压制民众,不给人民抗日民主权利,单纯由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就是片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条文化。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主张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坚持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原则,实现党对抗战的领导权和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在抗战的军事指导问题上也充分地反映出来。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蒋介石一直动摇于"亡国论"和"速胜论"之间,时而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对抗战到底和取得最后胜利缺乏信心;时而又因某些局部战役的胜利而忘乎所以,以为抗战可以速胜,不作持久打算。这些观点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影响着全民族抗战的继续进行。
为了驳斥各种错误论调,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重要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敌我双方存在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敌强我弱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抗战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历程,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不可能是速决战。而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据此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2)深刻阐明了人民战争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动员和依靠民众,实行人民战争。(3)强调游击战争在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制定了实行人民战争的具体方针。指出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不是无根据地的,而是有根据地为依托的;主要的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而是单独地在外线独立作战。它与正面战场、正规战不仅是战役的配合,而且还是战略的配合。同时,在长期的战争中,游击队和游击战必将向高阶段发展,逐步变为正规军和正规战争,形成最后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担负起战略反攻的伟大任务,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抗战的人民游击战争理论,反映了人民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夺取抗战胜利的具体道路,从理论上、思想上武装了全国人民,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伟大的动员作用和组织作用。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中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转而实行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作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方针。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成立了伪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军队大批投敌,出现了"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丑恶局面。随后,国民党在各地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对抗战事业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针对国民党的反共活动,毛泽东于1940年3月和12月,先后写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和《论政策》等重要文章,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同顽固派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主张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这些策略、方针和政策的实行,反映了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策略的娴熟,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上制造反共磨擦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也对共产党发起进攻。一时间,各种反共声浪甚嚣尘上,引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思想混乱。为了明确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从理论上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把革命推向前进,毛泽东等人进行了卓越的理论研究工作。1939年10月至1940年1月,毛泽东先后写下了《<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规律,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路线和纲领,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是:(1)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性质。指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接,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指出,"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经济上,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在文化上,要发展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3)总结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已得到系统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最猖狂,也是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下降到40万人,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人口由一亿多减少到5 000万,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军民生活极端困苦。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克服困难,先后提出了十大基本政策,其中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是两个中心环节。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加强了全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和组织上的团结。在整风运动的同时,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分别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克服困难、巩固和发展敌后根据地,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意大利法西斯宣布投降,德、日法西斯的失败也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战也渡过了严重困难的时期。从1944年开始,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转入局部反攻,逐渐形成对日军占领的中心城市、交通要道的包围,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随着抗战胜利的日益临近,国共两党所代表的中国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斗争愈加激烈起来。为了争取中国的光明前途,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次大会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接着百万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陆军主力关东军。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猛烈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8月14日,日本政府被迫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出"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和大本营登上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密苏里号巡洋舰,向盟国代表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国民党政府代表签署了投降书。至此,历时八年之久的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它一洗中国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共赴国难,共同御侮,终于夺取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八年抗战中,人民力量空前壮大,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完全成熟和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链接
论联合政府(节选)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做了。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一切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起来的。教条主义脱离具体的实践,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这两种机会主义的思想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党在自己的二十四年奋斗中,克服了和正在克服着这些错误思想,使得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极大地巩固了。我们党现在已有了一百二十一万党员。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抗日时期入党的,在他们之中存在着各种不纯正的思想。在抗日以前入党的党员中,也有这种情形。几年来的整风工作收到了巨大的成效,使这些不纯正的思想受到了很多的纠正。今后应当继续这种工作,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更大地展开党内的思想教育。必须使各级党的领导骨干都懂得,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因此,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我们的代表大会应该号召全党提起警觉,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概不了解。许多时候,广大群众跑到我们的前头去了,迫切地需要前进一步了,我们的同志不能做广大群众的领导者,却反映了一部分落后分子的意见,并且将这种落后分子的意见误认为广大群众的意见,做了落后分子的尾巴。总之,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别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1097页。
三、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进行最后决战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了全国人民的力量,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但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企图在全中国重新恢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统治。于是,中国人民同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一方面为争取和平民主竭尽全力,另一方面坚持自卫立场,并为应付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1945年8月,毛泽东亲自赴重庆谈判。10月,双方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五项协议。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取得了主动地位。在此期间,解放区军民多次取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同时,鉴于内战的严重危机,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挺进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解放区军民广泛开展了练兵、减租和生产运动等一系列自卫战争的准备,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按照其既定方针,彻底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以22万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了空前规模的内战。全面内战之初,蒋介石反动派占有明显的军事优势。
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明确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中共中央制定了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这就是:在政治上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为辅。8月,毛泽东在延安在与美国记者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人民战胜美蒋反动派的信心。在中央的正确指挥下,解放区军民英勇作战,各战区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如中原解放军的胜利突围,苏中解放军的七战七捷,晋冀鲁豫解放军的陇海路和鲁西南大捷,东北民主联军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以及其他野战军的吕梁、宿北、莱芜等战役。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人民解放军就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47年3月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又粉碎了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为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战争进入第二年,由于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已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中共中央适时作出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先后制定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并决定把战略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八九月间,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和华东解放军主力也相机出师南征。三路大军转入外线作战,互相配合,构成"品"字形阵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在此同时,西北、东北和晋察冀等解放军各部在内线也相继转入反攻。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的攻势,构成了战略进攻的总态势。国民党军队则被迫从此转入战略防御。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二十多年国民党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在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的同时,各解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它还规定了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以及分配土地的方法等。此后,各解放区迅速掀起了土地改革的高潮。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独裁政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陷人了全面的危机。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国统区人民的强烈反抗。以学生运动为先导,有各阶层人民参加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国民党政府的残酷迫害也促成了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他们越来越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逐步抛弃了"第三条道路"的幻想,纷纷声明与共产党携手合作,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人民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和民主党派的新觉醒,使国民党政府陷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从而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重申了党的基本政治纲领,号召组成更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提出了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核心内容的十大军事原则。十二月会议后,中共中央集中全力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的政策和策略。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完整地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土地革命的总路线,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毛泽东反复强调,必须紧紧掌握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否则,在执行具体政策时,就会迷失方向,贻误工作。
至1948年秋,国民党军队已被迫由全面防御转为重点防御,分别被孤立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和东北五个战场上的少数城市。因此,中共中央决定抓住时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9月,华东野战军发动了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接着,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又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蒋介石赖以维持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反动统治面临覆灭的绝境。为了挽回败局,蒋介石一方面企图依靠美国拼凑残余军事力量,死守长江防线;另一方面又玩弄新的"和平"阴谋,以便争取时间,卷土重来。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文告,要求在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反动军队等条件下与共产党进行和谈。新华社同时发表毛泽东起草的《新年献词》,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随后,毛泽东又提出了以彻底消灭反动势力为基础的八项和谈条件。国民党在万般无奈情况下,派出代表到北平谈判,企图争取喘息机会。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一举摧毁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彻底覆灭。
(二)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行将灭亡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即将胜利,建立新中国的条件逐渐成熟。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与国民党进行殊死决战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局已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民主人士,开始进行新中国的各项筹建工作。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各个方面的热烈响应。从8月起,各方面代表陆续到达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一起进行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为了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以及筹建新中国的大政方针问题。全会听取了毛泽东的重要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其主要内容是:(1)提出了迅速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指出必须迅速准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全国性的中央人民政权。(2)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城市政策问题。指出在全国革命胜利的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城市领导乡村。因此,全党必须用极大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并将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同时注意恢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3)提出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政策。会议认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还存在两种基本矛盾,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会议提出了革命胜利后,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制定了新中国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4)强调了党执政后必须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问题。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糖衣炮弹的进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和革命胜利后的各项基本政策,为夺取全国胜利以及在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为建设新中国作了思想上和政策上的准备。
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之后,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起草共同纲领,拟定政府方案等。筹建新中国政权的工作从此全面展开。
为了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论述了新的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前途及各阶级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等根本问题,总结了中国近百年革命的历史经验,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文章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必须由工人阶级来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必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这个阶级不能充当领导者,在国家政权中不应占主要地位。"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和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各党派团体六百五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经过充分协商讨论,一致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由56人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规定了国旗、国徽、国歌;确定国都为北平并改名为北京。会议还通过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首次会议。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织政府机关,进行工作。
下午3时,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黑暗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为赢得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核心力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那样规模的斗争。但是所有这些斗争,都由于没有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先后失败,多少志士仁人为之抱恨终生。历史表明,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民阶级也好、民族资产阶级也好,都由于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和他们所处的那个环境的历史的局限,都没有也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到达胜利。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担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身上。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了时代的呼唤而产生的。这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风格建立起来的,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她在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考验、锻炼的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按照中国的社会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特点,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制定和贯彻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中国共产党是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把一百多年来备受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试图寻找抵御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武器。在旧的封建主义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武器被打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又经过千辛万苦,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思想武器库里去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案,从那里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思想方案最终也未能行得通。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没有改变。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样,中国人才真正找到了全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正确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革命的事业就胜利,就前进,就发展;反之,革命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甚至失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三,建设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同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经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的实践中,从血的教训里,懂得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真理。正如毛泽东所说:"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军事路线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历史证明,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正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过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战胜强大敌人,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没有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第四,建立和发展由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坚实基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工人阶级只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而要胜利,就必须和农民建立巩固的联盟,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包括联合那些暂时的同盟者,组织起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实行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调动千千万万的民众,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闯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历史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第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同时尽可能争取外援,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毛泽东曾经说过:"‘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这是错误的想法。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争取国际的援助。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要完成革命事业先要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本国的革命事业做好。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这个真理,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革命的每一步前进,都融注了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奋斗。中国共产党顶住各种压力,一方面,独立自主地决定和处理自己的重大问题,独立自主地开辟中国革命的道路,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成熟有才干的领导集体,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战略和策略方针,依靠中国人民自身的力量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努力争取国际援助,包括道义上的物质上的援助。正是这样,才最终打败了强大的中外反动势力,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
相关链接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一九四六年八月六日)
斯特朗问:你觉得中国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有政治解决、和平解决的希望没有?
毛答:这要看美国政府的态度。如果美国人民拖住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反动派的手的话,和平是有希望的。
问:如果美国除了它所已经给的以外不再帮助了,那末蒋介石还可以打多久?
答:一年以上。
问:蒋介石在经济上可能支持那样久吗?
答:可以的。
问:如果美国说明此后不再给蒋介石以什么帮助了呢?
答:在现时还没有什么征象,表示美国政府和蒋介石有任何在短时期内停止战争的愿望。
问:共产党能支持多久?
答:就我们自己的愿望说,我们连一天也不愿意打。但是如果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打的话,我们是能够一直打到底的。
问:如果美国人民问到共产党为什么作战,我该怎样回答呢?
答:因为蒋介石要屠杀中国人民,人民要生存就必须自卫。这是美国人民所能够理解的。
问:你对于美国是否可能举行反苏战争如何看法?
答:关于反苏战争的宣传,包括两个方面。在一方面,美国帝国主义确是在准备着反苏战争的,目前的反苏战争宣传和其他的反苏宣传,就是对于反苏战争的政治准备。在另一方面,这种宣传,是美国反动派用以掩盖当前美国帝国主义所直接面对着的许多实际矛盾,所放的烟幕。这些矛盾,就是美国反动派同美国人民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帝国主义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美国反苏战争的口号,在目前的实际意义,是压迫美国人民和向资本主义世界扩张它的侵略势力。你知道,希特勒和他的伙伴日本军阀,在一个长时期中,都曾经把反苏的口号作为奴役本国人民和侵略其他国家的托辞。现在美国反动派的做法,也正是这样。
美国反动派要掀动战争,首先必须进攻美国人民。他们已经在进攻美国人民了,他们从政治上、经济上压迫美国的工人和民主分子,准备在美国实行法西斯主义。美国人民应当起来抵抗美国反动派的进攻。我相信他们是会这样做的。
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现在美国在太平洋控制了比英国过去的全部势力范围还要多的地方,它控制着日本、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半个朝鲜和南太平洋;它早已控制着中南美;它还想控制整个大英帝国和西欧。美国在各种借口之下,在许多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布置,建立军事基地。美国反动派说,他们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和准备建立的一切军事基地,都是为着反对苏联的。不错,这些军事基地是指向苏联。但是,在现时,首先受到美国侵略的不是苏联,而是这些被建立军事基地的国家。我相信,不要很久,这些国家将会认识到真正压迫它们的是谁,是苏联还是美国。美国反动派终有一天将会发现他们自己是处在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中。
当然,我不是说,美国反动派不想进攻苏联。苏联是世界和平的保卫者,是阻碍美国反动派建立世界霸权的强大的因素,有了苏,美国和世界反动派的野心就根本不能实现。因此,美国反动派非常痛恨苏联,确实梦想消灭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目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时候,美国反动派如此大吹大擂地强调美苏战争,闹得乌烟瘴气,就使人不能不来看看他们的实际目的。原来他们是在反苏的口号下面,疯狂地进攻美国的工人和民主分子,和把美国向外扩张的一切对象国都变成美国的附属物。我以为,美国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的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在各国的走狗的进攻。只有这个斗争胜利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才可以避免,否则是不能避免的。
问: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是如果美国使用原子炸弹呢?如果美国从冰岛、冲绳岛以及中国的基地轰炸苏联呢?
答: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在一九一七年俄国二月革命以前,俄国国内究竟哪一方面拥有真正的力量呢?从表面上看,当时的沙皇是有力量的;但是二月革命的一阵风,就把沙皇吹走了。归根结蒂,俄国的力量是在工农兵苏维埃这方面。沙皇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希特勒不是曾经被人们看作很有力量的吗?但是历史证明了他是一只纸老虎。墨索里尼也是如此,日本帝国主义也是如此。相反的,苏联以及各国爱好民主自由的人民的力量,却是比人们所预料的强大得多。
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提起美国帝国主义,人们似乎觉得它是强大得不得了的,中国的反动派正在拿美国的"强大"来吓唬中国人民。但是美国反动派也将要同一切历史上的反动派一样,被证明为并没有什么力量。在美国,另有一类人是真正有力量的,这就是美国人民。
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虽然在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中国人民在美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之下,将要受到长时间的苦难,但是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1一1195页。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如何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